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中国西部,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其地质历史极为丰富,也是人类认识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始于约3000万年前的晚始新世,当时受到印度板块向北移动的压力,藏北地区强烈隆升,从而形成了“青藏高原”,同时峡谷底部的雅鲁藏布江也在此期间开始挖削峡谷。由于大面积岩石抬升,造成外力挤压和弯曲,形成了峰林奇峡,绵延千里的美景。
在子午岭隆起之后,匀质石灰岩到达了海平面以上,然而峡谷底部的水平面却低于海平面。因此,从此时开始,可以看出江水穿切石灰岩的迹象。雅鲁藏布江沿着断层带向南挤压,挤出了青藏高原的断片,还推进了邻近地区的河流的下切,形成了许多河谷和峡谷,同时大峡谷的境地也随之变幻。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雅鲁藏布弯道一带曾经是雪山与林木覆盖区,同时形成了冰碛物和大冰堆积。在古代,由于第四纪冰期的缘故,阳环与阴环冰川占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并把自身的边界推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附近。在那个时候,冰川推进时融化的冰水在地表形成了一些后冰川湖泊,如哈巴雪山的圣湖、怒江的澜沧江。
总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质演化过程由奇峰异岩、深切高耸的岩层、深色巨石和深谷悬崖等多方面组成。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地质学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都是一部令人赞叹的地质演化的历史。同时,也是研究地球演变过程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