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偏关县)
偏关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偏关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文章目录列表:
1.偏关县的地理位置
2.偏关县的行政区划
3.山西地道战的真实模样
4.山西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山西清明节的风俗的介绍
偏关县的地理位置
偏关县属黄河水系,主要有黄河支流的关河、县川河、杨家川河,除黄河外,其它河流一般均呈东北——西南发育。偏关县大部隶属关河和县川河流域。
黄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从偏关万家寨镇老牛湾村入境至天峰坪镇寺沟村出境,境内长32公里,流经两镇,15个自然村。
关河
发源于平鲁县利民沟,由偏关县老营镇贾堡村入境,由东向西横贯老营镇、陈家营乡、窑头乡、新关镇,从天峰坪镇关河口村直接流入黄河,全长154公里,流域面积2040平方公里,年经流量5900万立方米,其中清水河流量0.3立方米/秒,汛期在7-9月份,最大洪峰流量214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1585万吨。境内长68公里,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河谷高程为1312-890米,河道比降5.1%,明国二十六年—1984年河流水量充足,从1985年陈家营乡高家湾村以上出现断流至今。
县川河
分为南、北两支,北县川河,发源于南堡子乡上井坪沟,流经尚峪、楼沟两乡,从楼沟乡磨老洼村进入河曲土沟而直接注入黄河,境内长39.3公里,流域面积2421.1平方公里,河谷高程145-1208米(尚峪至磨老洼段),沟道比降9.5%,为季节性河流。南县川河发源于神池县为过境河,流域面积165.3平方公里,河谷高程为1230-1207米(西峪—塔子会),属季节性河流。
杨家川河
发源于内蒙清水河县,流经万家寨镇的7个自然村,于老牛湾注入黄河,河谷高程998—973米(水门塔至河口段),其清水源于水门塔村,由泉水汇流而成,源头处清水流量为1728吨/日,至河口处达20000吨/日以上。现以断流。
偏关县的行政区划
山西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我是一名十年的山西导游,近期熬夜整理了一份山西旅游景点攻略。
1、云冈石窟
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现存主要洞窟45个。
2、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
3、鹳雀楼
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
4、乔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5、皇城相府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6、王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7、平遥古城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城内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
8、雁门关
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9、恒山
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恒山山脉也是山西省矿产资源的富集区。
10、绵山风景名胜区
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
山西地道战的真实模样
偏关县属忻州地区辖县。2012年辖4镇11乡,面积1685平方千米,人口10万,县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 县政府驻地。1958年设城关镇,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面积94.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崞水公路、平万公路过境。辖38个行政村。隆岗寺、钟鼓楼、文笔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地。
老营镇 1959年属上游公社,1961年设置老营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0千米。面积125.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国家三级引黄公路平(鲁)、万(家寨)线过境。辖12个行政村。
天峰坪镇 1958年属城关镇,1961年设天峰坪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西部,黄河东岸,距县城10千米。面积65.3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偏河公路过境。关河口、黑豆墕、寺沟三处黄河渡口,水运通内蒙古自治区。辖16个行政村。古迹有寺沟大寺庙。
万家寨镇 1958年属黄河公社,1960年析置万家寨公社,1984年建万家寨乡,1994年置万家寨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87.7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平(鲁)万(家寨)公路过境。有老牛湾、万家寨黄河渡口两处,交通较便利。辖10个行政村。
水泉乡 1959年属长城公社,1961年析置水泉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0千米。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偏(关)呼(和浩特)公路过境。辖11个行政村。明代长城红门口为当时的边关要隘。
陈家营乡 1958年属五星公社,1961年析置陈家营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106.9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崞水公路、平万公路过境。辖22个行政村。景点有骆驼山古佛洞。
楼沟乡 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楼沟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崞水公路过境。辖24个行政村。景点有迤西石溶洞、吴城新石器遗址。
南堡子乡 1959年设南堡子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5千米。面积136.7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17个行政村。
窑头乡 1961年建窑头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千米。面积70.6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崞水公路、平万公路过境。辖21个行政村。
马家埝乡 1958年属长城公社,1961年析置马家埝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84.9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9个行政村。
黄龙池乡 1958年属黄河公社,1961年析置黄龙池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10个行政村。草垛山堡,为古代传递烽火的关口。
教儿墕乡 1959年属上游公社,1962年析置教儿墕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5千米。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0.2万人,辖9个行政村。
尚峪乡 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尚峪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0千米。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17个行政村。
曹家村乡 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曹家村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133.9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21个行政村。
大石窊乡[Dashiwa] 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大石窊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12个行政村。
山西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山西清明节的风俗的介绍
历史不是拿来宣扬仇恨的,但也不能为了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而去拒绝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曾经改变过我们的社会和民生的历史。 这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侵略者在分别在山西省神池县和阳泉县制造的两起惨案。70多年过去了,对于那段历史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已经模糊不清,但是这一切却也是无法抹灭的。1944年11月10日,日寇抽调侵占神池、宁武、偏关的约200余人对神池县的长畛、万家洼村一带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在长畛村,一掉队的日寇士兵被民兵用手榴弹炸死,埋在长畛村外。 第二天,日寇发现士兵失踪,并通过叛徒找到了其士兵的尸体,便恼羞成怒,抓了12名百姓抬着那个士兵的尸体到万家洼村,砸下村民汤世杰的两间正房门窗和一些木料家具,将日兵的死尸火化。然后日寇指挥官命令放掉抬尸体的12名村民中向日寇通报情报的叛徒绞齐,其余11人被拉到村中的水井旁,两个日兵拉住胳膊、一个日兵用刺刀从背后刺挑,挑死一个就扔下井里。其中一个叫金旺的井匠不等日寇刺刀挑,就挣脱日寇,从井口自己跳了下去,得以逃命。 这次暴行日寇一共挑死扔下井10人。当晚日寇驻在万家洼村,将全村的门窗全部烧光,杀吃了鸡、猪、羊和大牲畜数百只。糟蹋妇女十几名。1945年6月15日凌晨,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只剩下两个月,盘踞盂县牛村镇、河底镇等据点的日伪军100余名,由盂县城的日伪警备队二中队中队长彭天柱、警备队班长高志中、副班长崔四毛带领,避开大道,抄山路突然包围了阳泉县的大西庄村,妄图报复既不向日寇缴小麦、又不送情报的大西庄村民。在日寇的这次扫荡中,除一部分村民在民兵掩护下突围出去外,部分未突围的村民躲进了地道。日寇进村后,由叛徒崔四毛指引;很快找到洞口。日寇向洞内村民喊话,见无回音,便命令伪军将洞口的麦秸点燃。又找来许多柴草,加在火上,找来扇车,对准地道口往里扇烟。 结果使躲在地道中的村民全部遇难,有的被烧得紫黑一团,有的被熏烤得皮肉脱落。全部尸体抬出来后,经反复辨认、核对,共死难55人,其中大西庄村45人,来大西庄探亲者10人。在这次惨案中,日寇还抢走大西庄村的牲口43头,小麦7000多斤,土枪六枝,以及村民的大量财物。
山西不仅因为发生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故事而成为清明节的发源地,更因为这些历史渊源而成为清明风俗最完整的保存地。山西清明风俗为世人展开的,是一幅生动清晰、特色鲜明的立体画卷。那山西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
1、祭祀扫墓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一般妇女不上坟。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起源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2、清明燕
这是以忠孝为主题的山西面食。山西许多地区盛行用白面捏成拇指般大小的燕子及其他飞禽走兽、瓜果花卉等,蒸熟后着色,俗称“燕燕”、“子推燕”或“寒燕”,是山西人在清明节必做的面塑之一。有的扎在枣圪针上,有的用线穿起来挂在屋里或门楣上,用来表达对先贤的“留念”,或互相赠送。孩子们拿到精致的“寒燕”后特别高兴,吕梁民间有童谣吟唱道:“三月里寒食又清明,燕燕站在圪针上”。
3、老人们给晚辈们送指望馍
在山西晋南的临猗县,每到清明节来临,老人们就开始忙碌着给晚辈们准备“礼物”,用精心磨制的面粉蒸制“指望馍”,然后在清明节当天送给晚辈。“指望馍”是一种花馍,依照其名字来说,就是长辈指望儿孙们在他们生前能尽孝道,死后能有子孙前去祭祀。在讲究的人家,凡是晚辈,长辈们都要送“指望馍”,包括没过门的媳妇、娶进家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以及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等。晚辈多的人家,长辈要送出去十几个“指望馍”。“指望馍”比一般的馍要大很多,每一个都与蒸馍的篦子一样大,而且蒸制时有不少讲究,分男女两种,给男的是搭带儿馍,馍顶上盘着用面捏成的小蛇,给女的馍不搭带儿,馍顶上用面捏个花座。
4、打秋千
旧时清明,荡秋千的习俗非常普遍,民间称为“打秋千”。山西有些地方对“打秋千”的时间有讲究,一般在太阳升起后开始,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打秋千风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山西晋东南、晋西北和晋北非常盛行,太行、吕梁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甚至把它作为锻炼体魄的训练手段。
5、踏青
此外,清明踏青的风俗在山西流行极广,在晋中、灵石、介休一带尤为盛行,当地有“看神花”、“游娘”等习俗。在扫墓踏青的同时,民间百姓还借踏青的风俗进行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采药、插柳、戴柳便是具有山西特色的活动。偏关县清明节,民间有在太阳没有升起前摘取艾蒿叶子制药去病的习俗。其他一些地方旧时习俗男女扫墓归来,要头插柏枝、柳枝踏青游赏,清明期间踏青的轿车都要插挂柳枝,妇女头上、儿童衣襟上均以柳为饰。人们还把柳枝带回家插在房檐和门首上,妇女孩子把采集回来的柳芽掺入面中摊饼而食。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关于山西的清明节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关于偏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3022.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