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山寺(高山寺简介)

高山寺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文章目录列表:

1.雷州高山寺的天王殿第二层
2.腾冲县志记载的高山寺历史
3.高山寺的高山寺由来
4.雷州高山寺的观音殿
5.山寺晚钟
6.日本的著名寺庙?(附图)

高山寺(高山寺简介)

雷州高山寺的天王殿第二层

天王殿第二层,金靴银盔、怒目圆睁的四大天王分别立于左右两侧,“大腹能容世间事,开颜可笑天下人”的弥勒佛盘坐正中,其背后站着的韦驮将军身披甲胄、手执降魔锏、双目炯炯有神,护卫着对面的大雄宝殿。宝殿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雄伟端庄、金碧辉煌。殿前的两棵塔松参天耸立,宛如庄严威武的护法天神。殿内的三大如来、阿难、迦叶、十八罗汉及天藏、地藏菩萨等塑像,艺术精巧,栩栩如生。

高山寺僧侣30多人,一年四季,都是早晨3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除了三餐和晚上两小时自由活动外,其余都是念经、做佛事、缝衣服、搞清洁卫生、种菜种花种果,忙个不停。念经也称做功课,将两腿盘坐,双手交叠安放于腹部“丹田处”,心平气和,力排杂念人静。坐禅功练到家的,可两天不吃不睡不动。

每逢有佛事活动,寺内钟声阵阵,红烛高照,香焚宝鼎,供品满桌,30多名僧侣中念念有词,均双手合十,在大雄宝殿中蛇绕般徐徐前行,场面壮观。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是3层建筑面积2306平方米的厢房楼、钟鼓楼、斋堂、客堂、佛经流通处、图书馆及雷州市僧尼佛学培训班等建筑。斋堂门口左侧,有一口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开凿的“高山古泉”,四季水与地面平,清洌甘甜,久贮亦不变质。在“高奏梵音迎觉客,山朝法水润缘堂”的客堂墙壁上,井然有序地挂着全国各地来访的名人在寺院里留下的照片及一幅幅荣获省、市、县的佛教会、宗教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佛经流通处自1994年创办以来,免费交流佛学经典达5万多册;图书馆现有佛教《大藏经》等经典3900多册;培训班设有基础课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及专业课佛学等科目,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佛教人才。释有随住持说,寺里准备修建敬老院,接收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真正做到乐善好施、普渡众生。

腾冲县志记载的高山寺历史

球眸晚照

——杜森

越赕城偏五里东,一山高峻插天雄,

烟霏四壁悬岩紫,日落孤村满树红,

荒径樵歌尘世外,暮天人在画图中,

余晖半角频搔首,众鸟归林下碧空。

球眸晚照是腾冲古十二景之一,位于城东球眸山。山腰有一寺,名高山寺。每当夕阳西下,斜阳正照寺前,周边山色开始暗淡,而寺前尚有一抹余晖,夜幕降临,整个边关已被夜幕笼罩,到处一片昏暗。可是,高山寺弥勒佛祖肚脐上的铜镜在落日的余晖下,依然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故称“球眸晚照”。署腾越厅同知刘安科曾有句云:“最爱晚来群壑暝,独留十丈夕阳红。”

《腾越文化志》中有记载《小引》:“球眸山,在城东五里。峰峦挺出,顶有池。池旁古木松杉,葱蒙环绕,山光草色,苍翠生姿。每际残阳入崎,山含半角之夕晖;霞彩低空,影射三竿之余照。真觉潦水尽而寒潭清,得言忘象;烟光凝而暮山紫,心旷神怡。于此间得少佳趣,应欣题远眺之诗;问何事惜无同怀,不共作登高之赋?”

球眸山位于腾冲城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山,这里背靠高黎贡山,山势起伏陡峭,连绵不断,山半腰有一座寺,因山势高险取名为“高山寺”,寺里有一尊神奇的弥勒佛塑像。早晨,第一缕阳光从东山冉冉升起;晚上,落日的余晖在这里收尽。

明朝正统间,麓川贼寇境,明廷派王骥率官军三征讨伐,入腾曾驻扎于此,故称梗若山。明武宗正德年间,佛教信徒在近山巅西侧山洼建立了高山寺,有弥勒殿、接引殿、大雄宝殿、三清观和观音殿。腾冲十二景之一的“球眸晚照”即为高山寺晚景。

伽和村人云贵监察使署秘书李立忠《球眸山记》有云:“山之中,则林木繁翳,有古刹曰高山寺。飞泉流石,苍松环拥,佑旷绝俗。每当夕阳西下,彩霞凌空,斜晖万丈,草色山光在夕阳掩映中独呈绮丽之状,即所称‘球眸晚照’是已。”

球眸山和高山寺的出镜率很高,在许多关于腾冲的宣传片中,我们常常看到镜头从半空中从一座翠绿的高山由山脚向山头轻轻掠过,显现出半山腰的一座寺庙,在一片葱茏翠绿中非常显眼,令人过目难忘,也成为了外部世界看腾冲的经典符号。

高山寺的高山寺由来

为您奉上,请参考;

东山有寺

腾冲县城正东方有座高山,太阳从这儿升起,所以山下的小村叫做东升村,每天早晨山顶开始发亮,然后又渐渐地发红了。太阳由白变黄,再变成桔红,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来,腾冲城的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脱离了黑暗,都变得真实、温暖。

高山寺是腾冲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腾冲正东方,素有腾越“佛光普照”的美名,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城里的人们就会看到一束七彩光从高山寺寺中射出,实为腾冲的一大奇观。其实是阳光照射在寺中弥勒佛肚子上的铜镜反射出来。以前那尊古佛设计得很科学,无论是从城中的什么角度上去看都可以看到反光点,可惜在建腾冲“五·七干校”时被拆用,现在虽重建,但己不像以前那么完美,太阳落山的时候不是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七彩的阳光射出,只是偶有几个地方才能看到,我自己也曾看到过好几次。

沿着山路碗蜒而上,走在九弯十八绕的山路上,遍处花木夺秀,百鸟争鸣。越往上走,越是山青如洗,山花绽放。高山寺正门直对山下,步入壮阔的庭院大门,有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每天晚上的夕阳就是照射在这尊佛上发出的光束照射着腾冲城,礼佛,步入弥勒身后的天梯拾阶而上,闪入眼帘的是高台之上中殿大殿,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飞檐重叠,也没有雕梁画栋,琐窗朱户,玲珑雄秀,却透出朴实庄严,面前正中的一坐香炉蟠龙铜柱掘地而起,阶前是石雕围栏,紧贴殿前门侧的钟鼓,整个殿隐没在松林丛中。领略着腾越古风遗韵,触摸盛世沉浮的苍桑的历史,感知古刹的古老信息。一幅对联在金色的书法中,透出深奥莫测的祥和佛光。推开大殿侧边的小门,入门之内,豁然开朗,别有天地,青砖碧瓦花丛林三面环抱,有眼泉水,成青蛙之态、彩翎戏水之势,让沉静的寺中充满了灵性,灵动的泉水赋予了寺庙温婉的韵致。“水源僧舍下”,源自寺边生的池塘,生长着潭中比肩的水莲,滋润池中穿梭的小鱼,一个石刻的管道经由兽头形状往里流泻着泉水。古柏老藤郁郁苍翠,古树奇花随处可见,姿态万千。再进后山的一道弯月小门,高高的石砌平台之下一坐石桥连接了前殿后殿,苍松翠柏,环绕四周,一条小溪清可见底,焕发着后殿阴影的光彩,美不胜收。一条曲径朝后走是一处景观,怪石林立,叫“出米岩”,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岩上有一石缝,石缝每天都流出米来供寺中的和尚吃,流出的米刚好够全吃一天,每天如此。这时有一个徒弟忽发奇想:“我把石缝开大些,不就可以让米多流些出来,还可以拿去卖钱!”于是他就把石缝的口开大了,可是,石缝开大以后,再也没有米流出来了。出米岩就流传下了这样一个神话色彩的传说了。至今,这个岩洞口还张开着,在嘲笑一切贪婪的人!让我们觉悟到人生的真理,或者觉悟到佛教的真谛,其实在山脚城里也有很多大寺名殿,只是觉得登山很锻炼自己,非常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不见得是真理,艰难获得的觉悟一定珍惜,认识过程往往就是这样的,通过十分艰难的爬山,更有利于人生的觉悟,登山的道路,极像征服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当然爬山以后的人十分疲劳,到了高山顶处,坐在寺庙里,突然感到舒服安详,这些本来是自然的,应心而生,往往感到是向佛带来的,其实是辛苦之后取得的效果,对修身养性很是不错。

高山寺的顶台院子,一眼望向前面,腾冲城融合在蓝天白云之中,放眼开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着浮世的城市喧嚣,登山的辛劳又何足挂怀,面对现实的栖居和灵魂的归属,我们又如何能够举重若轻,在这流变的世界,什么又是可以永恒留驻的呢?唯有心灵,唯有站在高处时无比澄明的心境,使我们永生。

球牟山高山寺

佛释偈:“居福地、心则灵、悟则通、钟灵毓秀”。具有悠久历史的“球牟晚照”高山寺印证了佛学渊源。“球牟晚照”说的是东山主峰球牟山半腰的“高山寺”,该寺院是腾冲古代最富胜名的十二景之一。很早以前,刘铭德先生在叠水河[龙光台石碑]上撰书的《腾越十二景诗》中写到“球牟晚照古城东,九曲高山寺径通。日暮边关浑欲暗,佛脐光照翠微钟”。从诗中不难看出东山的雄奇、壮观、崎岖、险峻。可见,建在半山腰的高山寺也要通过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据说: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整个边关己被夜幕笼罩,到处一片昏暗,可是,高山寺弥勒佛祖肚脐上的铜镜在落日的余辉下,依然发出金灿灿的佛光,佛光照射在翠微的大钟上,寺院一片辉煌。佛光下的弥勒佛祖、观世音菩萨在烟雾缭绕的香气中,慈祥地笑着,这种笑是众位神仙、佛祖、菩萨普渡众生后的笑,是腾冲万民委以希望和重任的笑,他们是神、是佛、是菩萨,自然就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腾冲历代文人墨客在佛学的影响下,对神奇、美丽的佛光加于宣染,佛 (福)光就变成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溶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民众生命中的保护神和精神寄托。

晨曦中,当你游历东山主峰,来到球牟山的高山寺,朗读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时,肯定颇有一番感慨。“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暄”,站在高山寺观赏夕阳落日,俯视东山脚下的万家灯火和袅袅炊烟,犹如东方的朵朵彩云和繁星;城中的高楼大厦在火红的晚霞中倚立,就像大海中的座座岛屿。远眺来凤山上的文笔塔,巍然屹立,直指苍穹;仿佛民间赋予许多神话传奇故事的明朝战将邓子龙,站在来凤山之巅,饱含深情、眺望美丽富饶的腾越大地,抒发出“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然后脱掉带有硝烟的战袍,卷起长袖,蘸饱浓墨,挥毫提笔、用“剑扫风烟”连接腾冲厚重的历史文脉。邓子龙可以作证,昔日的乡村,正一步一步变成繁华的城镇,城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4.14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2.46平方公里。主大街、文星楼就像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丰碑,融汇东方与西方的先进文化,贯穿着腾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近看东山开发区,清澈透明的阎家塘、欢乐湖、砚池一字排开,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极致美景给靓丽的县城增添了不少的灵气,整个腾越坝子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近年来,腾冲县委、政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东山脚下的村寨进行统一规划,列入重点开发范畴。开发东山片区,主要致力于把美丽壮观的山峰打造成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建设闻名世界的国际旅游、休闲圣地,构筑最适宜人类活动和居住的人间天堂。随着县委、政府构建“一体两翼”,打造“天下和顺、世界腾冲”大发展格局的推进,周边配套设施的日臻完善,东山片区开发潜力无限。按照“适度提高容积率、坚决降低建筑密度、留住田园风光、做足生态空间”的要求,东山片区刷新了腾冲土地开发价值的新坐标,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荒山废土。所谓是“虎距龙盘今胜昔,球牟东山献福地”。由于东山片区开发,村民们沾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黄土变金的福光。纵观历史,展望未来,王兆祥先生在《腾越十二景诗》中对东山的美景和文化作了高度概括:“球牟矗矗壮边州,傍晚天教晚照留。万壑千岩俱己暝,无边好景一山收。”“朝雾轻沙入梦中,翠屏晴日丽长空;球牟晚照描图画,一片金霞映火红。”

腾冲县高山寺

地址:云南省腾冲县小西镇东升

雷州高山寺的观音殿

至明永乐年间,豫章太和之梁氏子来此挂锡,建立道场,改称高山寺。梁氏子(静鉴祖师)自种为主,谢绝布施。每年栽山芋三百六十蔸,若有客来,便忍饿一天。圆寂后,御封静鉴祖师。从此香火更旺,僧侣日增,鼎盛时达数百之众。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弟子文简续修下殿,并在寺前右方深涧上,构筑高大的飞虹桥。全长136米,宽27米,桥楣镌刻着“黄梅第一家”至今字迹犹存。此外还有法泉洞,无底洞、敲鼓石、牵牛石、笔架石、蛤蟆石等名胜古迹。

山寺晚钟

观音殿坐落于高山寺之巅,顶结五髻、手持莲花、端坐狮背的文殊菩萨与头戴佛冠、手执法铃、身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分列左右,殿阁正中是用香樟木雕刻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其雄伟壮观,高5.5米、宽3.3米,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日本的著名寺庙?(附图)

高山寺在永州城内东山,始建於唐代。原名法华寺,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现存的寺观是清咸丰丙辰年(公元1856年)重建的。

柳宗元曾寄居这里,并建有“西亭”,写有《构法华寺西亭》诗,《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永州法华寺西亭记》等文章。宋朝,范纯仁谪永州时,也曾寄寓寺中西轩。

从前,高山寺设有神像数十尊,造工精细,以如来佛像两旁的十八罗汉塑像为最,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寺内有住持僧数十人,最多时有一、二百人﹔为全区佛教之首﹔每天敬佛念经,灯火辉煌。大雄宝殿前有钟、鼓楼,临夜击鼓鸣钟,声闻全城。故有“山寺晚钟”之称。

现在,高山寺的古建筑多已拆除改建,仅存“大雄宝殿”及武庙各一座。武庙有青石柱四根,浮雕石龙缠旋柱间,体形肥胖,鳞甲分明,龙头硕大,伸出柱外,张嘴含珠,有腾空欲飞之势,雕琢精细,令人叹绝。寺外古木参天,翠竹环绕,柳宗元当年遗迹,虽已无存,但站在寺前俯瞰,市内建筑鳞次栉比,滔滔潇水从南而北,似给古城扎上了一条碧玉带。对河的愚溪、西山历历在目,登临远眺,令人心旷神怡。

安乐寺(Anrakuji)

建於1681年,是法然念佛的道场。后鸟羽上皇的妃子松虫和铃虫被法然的弟子住莲和安乐的传教感化而私自出家,上皇闻后大怒,将两位僧人定罪,法然也受诛连遭到?流放。为吊慰两位僧人的亡灵於1681年创建了该寺。寺中陈列著住莲和安乐,松虫和铃虫的木像和石塔,使他们的悲剧故事得以流传。春秋两季特别开放。7月25日举办的以驱除中风病为目的的南瓜供养活动颇享盛名。

化野念佛寺(Adashinonenbutuji)

化野当地以往采行风葬,荒野四处散乱无名尸,1100年前空海(宏法大师)见此於心不忍,遂建如来寺加以供养,即为其起源。其后法然大师以此作为修行道场改为现名念佛寺,成为净土教派之佛寺。正殿是由寂道上人於1712年重建。寺院内的8,000座石佛和石塔群即是埋葬在化野一带的墓群,毎年8月23?24日千灯祭在寺内点上长明灯供养,幽玄千灯令人感到人世之无常。(参加千灯祭祀活动须预约,毎年自6月15日起以明信片报名,按先后顺序额满为止。)建於平安时代。

西明寺(Saimyouji)

天长年间(824?834)由空海的弟子智泉开创。又称平等心王院。现在的寺院於1700年因桂昌院的归依而重建。主佛释加如来像(重要文化财产)高51公分,据说是高山寺明惠上人的造显。佛像体内印有1047年的墨书铭。侧面安放的千手观音像(重要文化财产)是一座立像,雕刻于平安时代,精细的面部雕琢,栩栩如生。属於真言宗派。亦为赏枫名胜地。

醍醐寺(Daigoji)

真言宗醍醐派的总院。始於贞观年间(859-77)圣宝在山上结庵,建立和安放准胝、如意**两观音像(上醍醐)。926年,开发下醍醐,建立金堂、五重塔等。由於应仁、文明之乱的战火,除了五重塔外,堂塔伽蓝全被焚毁。1598年,借丰臣秀吉赏花之际重建。这裏是本门派修炼的道场基地。创建时的五重塔、桃山时代移建的金堂,以及上醍醐的药师堂均为国宝。绘画方面,收藏有绢本著色五大尊像(国宝)等许多文物。2月23日的“五大力士”,4月第2个星期日的丰太阁赏花伫列很有名。1997年,根据《世界遗产条约》,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于平安时代。

大报恩寺(Daihouonji)

由藤原秀衡之孙义空上人创建,是真言宗智山派名寺。本堂仍维持著1277年创建时的原貌,是京都最大的古建筑,被列为国宝。除了本尊释迦如来的坐像(重要文化财)外,灵宝殿还常年展览以快庆的作品–十大弟子像为代表的,六观音像等诸多文化遗产(须收费)。毎逢2月的“龟节”以及12月7、8日的“烧萝卜活动”,寺内香客攘攘,竞相祈_龟神的祝福及百病消除。

该寺始建於1227年12月26日,即本殿堂上梁日。

禅林寺(Zenrinji)

建於平安初期,正式名称应为禅林寺。是净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的总院。853年空海徒弟真绍继承了藤原关雄的山庄后,将佛像安放其中,并开始将之作为真言宗的道场。

1077-1081年第7代永观出家。把该寺改为净土宗的念佛道场。寺中有侧脸阿弥陀如来象,并以该‘回头观望的阿弥陀’而闻名。寺内收藏著国宝级的绢本画册阿弥陀图(镰仓时期)等诸多宝物。毎年自11月1日至30日举办寺内宝物展览活动。为观赏红叶的名胜地。

行愿寺(Gyouganji)

正确的称呼应是“行愿寺”。属於天台宗派。西国三十三所第19处灵地。身为俗人时曾射杀鹿的行圆起了佛心,於1004年创建,并雕刻和安放了千手观音像。由於身著皮衣,因此被称为“皮圣”,寺院也被称为“革堂”。创建当初於现在的上京区,在多次移建遭焚毁后,迁於现址。

法然院(Hounenin)

建於1681年5月。原为法然和其弟子住莲,安乐一起勤修佛法,积攒功业之地。1680年,知恩院第38代门主万无上人使其复兴。属於净土宗派单立寺院。方丈的屏风彩绘(重要文化财)出自狩野光信亲笔。院内有池泉和白砂,泉内善气水涌动。墓地裏有谷崎润一郎,河上肇等名人达士的墓碑。(平时不对外公开。春秋特憋公开)

寂光寺(围棋本因坊寺)

建於1578年11月,属显本法华宗派,由日渊在出水室町创建。日渊的第2代子孙日海是围棋高手,曾担任过信长、秀吉及家康的围棋指导。死后,其弟子继承了该寺别院之名–本因坊,本因坊一族从此在江戸诞生。寺内有本因坊前5代继承人的墓碑。

观音寺(Kannonji)

平安时代,嵯峨天皇下诏,弘法大师创建。主佛是十一面观世音菩萨。作为西国三十三所第十五处灵地,以避邪开运而闻名,尤其是作为治头痛、长智慧、免痴呆等受到广泛信仰。寺院内的山上四季披绿,非常美丽。春天的梅花、樱花,秋天的红叶,让来访的游客心旷神怡。创建於825年(平安时代)。

鹿宛寺(金阁寺(通称))

建於1937年,属临济宗相国寺派,是1397年足利义满经营的山庄改建而成。金阁是元宝形三层建筑,1950年焚毁於大火中,1955年予以重建。属池泉迂回式庭院。茶室夕佳亭以荻草交错的篱笆架和缠绕著南天的床柱闻名与迩。1994年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清水寺(Kiyomizudera)

「清水寺」建於音羽山上,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相传延镇上人於778年在此开山后,由大将军坡上田村麻吕于798年兴建。在羽音山山腰建有近30座寺院和佛塔,现存的主要建筑物为德川家光於1633年所重建。被列为国宝的本堂正殿以「清水舞台」而闻名,屋顶采用四坡式结构,以桧木皮重层铺建而成,其宫殿造型优美,令人观叹,殿内供奉著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本堂的下方有著名的「音羽瀑布」,与祈求分娩顺利的「子安塔」,后者被列为重要文化遗产。此外,境内的重要文物建筑鳞次栉比,包括仁王门,钟楼,西门,三重塔,释迦堂,阿弥陀堂等。1994年12月,清水寺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产」,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金地院(Konchiin)

建於1626年,是南禅寺别院。应永年间(1394-1428),由足利义持创建於北山,后又於1605年经崇传移建至现址。方丈是重要文化财,狩野派的屏风绘画也十分有名。茶室八窗席(重要文化财)和鹤龟庭(特别名胜)、枯山水庭园均为小掘远州名作(茶室参观须以来回明信片申请)。东照宫(重要文化财)创建於1628年,是本殿、石间、拜殿连在一起的权现式建筑,供奉有_川家康的发冢以及念经佛像。拜殿天井的龙鸣图出自狩野探幽之笔,36歌仙则为土佐光起之作。此外,八窗席茶室的屏风绘画“猿猴捉月图”和“老松”十分有名。

高台寺(Koudaiji)

1606年,丰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为了祈祷秀吉的冥福而创建本寺。属於临济宗建仁寺派。移建了伏见城楼的一部分,极为宏伟壮观,但却不幸遭遇火灾,现在只保存了正门、开山堂、灵屋和茶室伞亭?时雨亭(均为重要文化财产)。灵屋内部安放秀吉和北政所坐像的须弥坛等处绘制的泥金画图案作为“高台寺泥金画”非常有名。茶室伞亭的顶棚用圆木和竹子编成,表现出油纸伞的形状,非常罕见,与时雨亭一样,是桃山时代茶室建筑的代表作。池泉回游式庭园属於史古迹、名胜。

金戒光明寺(Konkaikoumyouji)

1175年从比睿山下山的法然上人首次建立的念佛道场。为净土宗四总院之一。数度遭遇火灾,於灾后重建。阿弥陀堂是1605年由丰臣秀赖重建。而文珠塔的主佛像文殊菩萨像相传是名佛像雕刻家运庆的作品,为日本三文殊像之一。收藏有绢本墨彩山越阿弥陀佛图(重要文化财产)。

曼殊院(Manshuin)

建於1656年,是天台宗的皇家寺院,属五座皇家寺院之一。原建於比睿山的一堂,良尚法亲王时期,被迁移到现址。明治初期前还兼管北野天满宫。院内的大书院、小书院、八窗轩茶室,库裏都是重要文化财。采枯山水式的庭院构建方式。国宝级的不动明王(黄不动)是三大不动王之一。内部的屏风彩绘主要出自狩野探幽之笔,其他尚有出自狩野永德之笔的竹虎图(重要文化财)等。

妙圆寺(Myouenji)

建於佌1616年3月15日。位於以妙法送火闻名的松崎山“法”字山下。日英上人创寺之际,还在另外一栋殿堂裏供奉了法华经的守护神“大黑”。人们从全国各地涌来,参拜“松崎的大黑”,属日莲宗。1969年幸免於当时的大火,因此也被称为“火中显灵的大黑天”。毎60天举行一次甲子日活动。能祈祷心想事成,也能请到保佑长寿幸福的硬币,护身符和护身牌,是京都七福神之一。

劝修寺

言宗山阶派的总寺院。醍醐天皇下诏建造的寺院,为天皇的生母藤原胤子祈祷冥福而建。由承俊律师创建。1470年(文明2年)被战火焚毁,在德川氏和皇室的援助下得以复兴。世代法亲王均入寺修行,作为由皇族贵族出家当住持的寺院一直拥有很高的地位。宸殿、书院(重点文物)是将明正天皇原来的御殿移建而来。国宝释加如来说法图(现为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刺绣也称作劝修寺刺绣帐幕,是本寺传寺之宝。庭院采用以冰窖的水池为中心的池泉回游式形式建成。书院前庭有据说是水戸光圀捐赠的石灯笼,作为劝修寺式灯笼而出名。建立於900年(平安时代)左右。

辨财天长建寺(岛弁天)

建於1600年间,属真言宗醍醐派。1699年伏见奉行建部的工匠头政宇在开拓中书岛时,从深草大龟谷的即成就院中分离出其别院多闻院,而创建本寺。其裸体弁财天像,甚为珍贵。7月有(第4个星期日)弁天祭。京都主佛供奉弁才天仅有此寺。

为樱花名胜地,四季百花争妍斗艳。

御守及神签闻名。

教王护国寺(东寺)

教王护国寺是平安京建都之际,作为镇护国家而建立的官庙之一。在弘仁14年(823年)空海大师下赐为“真言密教”的道场,成为了真正的一家寺院。南北方有南大门,金堂,讲堂,食堂,和北大门。东南方有五重塔,西南方有灌顶院。体现了佛教建筑物的特色。

金堂(本堂)是庆长8年(1603年)再建的。这座建筑代表着代表桃山时代的豪壮雄大。五重塔虽然在宽永21年(1644年)再次修建的,但这座新建的建筑物上融化着工匠的心血。五重塔是现存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塔,是京都的象征。除此之外,作为弘法大师的住宿而盖造的大师堂是,康历元年(1379年)被火烧却之后重新修建的。明德元年(1390年)又增加修建了朝拜大师像的礼堂和走廊,体现了古代日本卧室的优美。

清水寺

清水寺的由来是宝龟9年(778年),从僧延镇在音羽的瀑布上参拜观音而开始的。到了延历17年(798年),坂上田村麻吕改建为佛殿,从此成为恒武天皇的敕愿寺。现在的清水寺东西方有西门,三重塔,经堂,开山堂,轰门,朝仓堂,本堂,阿弥陀堂。周围的建筑有仁王门,马驻,钟楼,北总门,(Ia嫔忍茫?**?海?影蔡茫?蚴靥煤驼蚴厣绲牡刂魃裆缟竦睢U庑┙ㄖ?锏拇蟛糠炙淙辉?(B17世纪初修建的。但是这样的景观是早在13世纪已经形成。

寺庙中心的本堂是宽永10年(1633年)修建的建筑物,名为清水的舞台。展现出它雄大壮丽的姿态。

除了这些建筑物之外,境界内的东边设有引用江户时代初期的技法来修建完成的成就院庭院。

延历寺

延历寺的历史是从最澄(在日本传播天台宗的高僧)为了镇护平安京的鬼门而建立比督山寺开始的。后来法然,荣西,亲鸾,道元,日莲等日本佛教的高僧在此修行而闻名天下。

10世纪后期以东塔,西塔,横川等三个地方为中心,修建了堂舍。之后,这座名寺经过了无数次的火灾。特别是元龟2年(1571年)寺庙的一大半被战争的烽火烧去了一大半。作为总本堂的根本中堂是宽永17年(1640年)再建的。它拥有正面11间,侧面6间的庞大规模。它的构造是正面的外部和最中心部为木头板,背面的4间内间为石板,设有3座宫殿。

除此之外,延历寺还保存着17世纪的堂舍,体现了当时的佛教思想和佛教建筑的特色。

高僧辈出的日本佛教母山

设立年代:8世纪末,17世纪再兴。

醍醐寺

醍醐寺的寺院分别建设在山上和西麓的平地。山上寺院是贞观16年(874年),平地寺院是延喜4年(904年)盖建的。

山上的寺院药师堂是保安5年(951年)再建的建筑物。它体现着平安时代初期的佛堂独特的规模和样式。镇守社清龙宫拜殿是永亨6年1434年再建的建筑物。它的形状如同日本古代的民间房子。

平地寺院上建立的五重塔(天历5年·951年创建)是京都现存的最古老的佛塔。佛塔的最上面画有曼陀罗,体现了密教寺院的特色。金堂是庆长5年(1600年)从纪州满愿寺移筑的金堂,残留着平安时代末期的风格。三宝院的表书院是在庆长3年(1598年)在丰臣秀吉的建议下修建的。寺院是卧室型构造。三宝院的庭院也是在丰臣秀吉的建议下盖造的庭院之一。里面有喷泉和假山,是一座非常豪华的庭院。

京都最古老的建筑物,从五重塔到桃山时代的庭院

设立年代:9世纪末

仁和寺

仁和寺是仁和4年888年宇多天皇下令盖造了勅愿寺开始的。当时很多皇子,皇孙都在这里办公过,因此仁和寺成了门迹寺院的领头羊,他名为御室御所。糱r>虽然应仁之乱的火花烧却了整座寺院,但是宽永18年至正保3年的短短的5年,把原在皇宫的紫宸殿和常御殿移筑到仁和寺,又用清凉殿的木材盖造了御影堂。并且,又加建了二王门,中门,五重塔等建筑。经过这一系列的修建,仁和寺再次展现出了它的庄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寺院就是这时候修建的。

金堂是正面7间,侧面5间,带有庞大规模的建筑物,屋顶是从丝柏树葺改为本瓦葺。体现了桃山时代皇宫建筑的风格。

有着平安王朝文化醇香的皇室皇宫

设立年代:9世纪末,17世纪中期再兴

平等院

平等院原本是藤原道长的别墅。到永承7年1052年被他的儿子西白赖通该修为寺院的。第二年天喜元年修建了安置了阿弥陀如来的阿弥陀堂现在的凤凰堂。12世纪初又盖造了法华堂,五大堂等诸寺院。但是建武3年1336年一场战火烧却了寺院的一大半,现在只留下凤凰堂和镰仓时代再建的观音堂和锺楼。

凤凰堂是以中堂为中心,左右有翼廊。展现了轻快而优美的姿势。它的背面有尾廊。中堂的屋顶的两端装饰着凤凰,内部是耀眼的二层宝盖,装饰了宝相华文和螺钿。并且还装饰了云中供养菩萨,墙壁画等。凤凰堂的前面是庭院,它表现的是西方的极乐世界。融化了大自然景观的这座庭院被称作为净土庭院,是后来以阿弥陀堂为中心创建的各寺院庭院的起源。

体现了极乐净土的建筑和庭院

设立年代:11世纪中期1052

高山寺

高山寺是宝龟5年(774年)开创的,到了13世纪初得以明惠上人的修建之后改名为高山寺的。修建的时候高山寺拥有金堂,阿弥陀堂,十三重塔,东西藏经阁等建筑物。但随着中世的战乱而荒废,进入到江户时代宽永11年(1634年)再次得到修建的。

石水院是明惠上人时***始流传下来的唯一的遗迹。它是建立在13世纪前半期的建筑。从看得出镰仓时代的特色。石水院是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的建筑,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是代表日本文化的庭院。

除此之外,寺院的中心还设有宝箧印塔和如法经塔。

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的建筑

设立年代:13世纪初(1206年)

西芳寺(苔寺)

西芳寺是天平年间(729~749年)被僧行基所创建的。之后的历应2年(1339年)得以梦窗疏石的修建改名为禅宗寺。修建之初是以建立在平地上的两层楼阁的琉璃殿为首,修建了庭院和池庭。西芳寺的山腹是山水庭院和坐禅堂指洞庵,山顶是缩远亭。山顶的缩远亭可以眺望到远处的风景。

文明元年(1469年),战争的战火烧却了这座古老的寺院。梦窗疏石修建的庭院被一层厚厚的苔得到保持。荒废后的庭院被评价为名园。现在残留下来的湘南亭(茶亭)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所修建的。

这座寺院是建筑物和庭院成为一体化的。用精确的手法去铺在地上的石组和眺望台等融入了在前代无法看到的形式,给后世的庭院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日本庭院史上的一个奇迹。

给后世的庭院建筑带来巨大影响的名园

设立年代:14世纪中期(1339年)

天龙寺

天龙寺是以风山为背景在建长7年(1255年)盖造的离宫为基础,历应2年(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当初的禅宗寺院是三门,佛殿,法堂,方丈成为直线型的典型的寺院。方丈的后面是利用高坡来作出山形的庭院。天龙寺修建之后虽然在战火中失去了主要的寺院。但是庭院至今好保存的完整无缺。庭院的池子虽然修改了好多次,但依稀保存着当时的风景。

龙门瀑布,石桥,岩岛等石群体现出大胆而又细腻的池庭布置,给室町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山水庭院和和石组布置带来巨大的影响。

禅宗大寺院的鉴赏本位的庭院

设立年代:14世纪中期(1339年

鹿苑寺(金阁寺)

鹿苑寺是足利义满在应永4年(1397年)接过镰仓时代建立的贵族的别墅之后,竭尽全力去修建成为别府北山殿的。义满死后的应永29年(1422年),梦窗疏石作为开山祖师修建成了禅寺。之后金阁寺在有一段时期走向荒废,但是到了江户时代金阁寺和庭院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庭院以衣笠山为背景,在水池里安设了各种各样的名石。并面对水池建立了舍利子殿金阁,在山上设置了眺望台。金阁的屋顶的第一层是木屑葺,第二,三层是金箔,是代表北山文化的华丽的建筑物。体现出义满当时的权威和对王朝的憧憬。虽然金阁寺在昭和25年(1950年)被一场大火给烧却,但昭和30年(1955年)得到了复原和再建。

权力者对王朝文化的憧憬,金阁

设立年代:14世纪末(1397年

丛徽寺(银阁寺)

丛徽寺是把足利义政在文明14年(1482年)在东山山角上营造的东山别墅改成禅寺的。东山殿是模仿西芳寺而建立的。寺院以水池为中心设有观音堂银阁,持佛堂东求堂等建筑物。广受当时读书人的爱戴。虽然荒废过一段时间,但是17世纪的中期开始又恢复到了昔日的风光。银阁是长享3年(1489年)建设的二层楼阁,下层是东洋式书院,上层是禅宗的佛堂。

东求堂是祭祀守护神的持佛堂和书房并兼的建筑物。是文明17年(1485年)修建的。位居在东侧的面积为4帖半的同仁书房设有最古老的付书院和远架子。

丛徽寺的庭院虽然在战国时代荒废过一段时间,但是到了元和元年(1615年)复兴时得到了修建。以水池为中心的名石,树木和石组上凝聚着工匠的心血。

东山文化的象征,淡泊而玄奥的美

设立年代:19世纪后期(1482年)

龙安寺

龙安寺是宝德2年(1450年)把贵族的别墅改修为禅寺的。长享2年(1488年)本堂复兴之后修建了诸堂。之后的宽政9年(1797年)因为被一场大火烧却,现在的本堂是庆长11年(1606年)把西源院本堂移筑过来的。

本堂南侧的本堂庭院是15世纪中期修建的。用土墙来围住东,西,南面的石庭里铺上了白沙。白沙的上面摆置了5群共15个石组。这座庭院布置抽象化的表现出大自然,它的美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白沙和石群组成的抽象造形,山水庭院的代表

设立年代:15世纪中期复兴(1450年)

本愿寺(西本愿寺)

本愿寺是宗祖亲?圣人所创立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祖山,当初建立在京都东山,之后迁移到全国各地。到了天正19年(1591年)被丰臣秀吉迁移到现在的本愿寺。寺院迁移到京都之后被修建,宽永10年(1633年)修建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物。

元和4年(1618年)修建的书院被分为公开接见场所的对面所(鸿之间)和秘密接见场所的白书院,继承了书院的豪壮。位居在这间书院东侧的是被称作为虎溪之庭的山水庭院。山水庭院的构造代表了瀑布,溪水和大海。虽然它的构造是单纯明快,但是带有颜色的石头和苏铁艳丽而又大方的体现出桃山时代的豪华。

面向滴翠园(水池)的飞云阁是三层楼阁建筑物,它的外观奇特旨趣,体现出了工匠的卓越的才能

代表华丽而豪壮的桃山文化的精髓

设立年代16世纪后期再兴(1591年)

灯火的寺院

真如堂的红叶,还漂亮。

长(久)印象堂

长(久)印象堂的灯火,11月8日5点30分开始

在南禅寺天与草庵灯火开始了

平安神宫背后

真如堂

真如堂

清水寺

清水寺

醍醐寺

平安神宫

平安神宫

知恩院,桜花の季节

知恩院,桜花の季节

胜持寺

平等院–藤原文化の结集

天龙寺

仁和寺

仁和寺

金戒光明寺

毘沙门堂

毘沙门堂

长冈天満宫

教王护国寺

大谷本庙

好了,关于高山寺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咯哈哈 » 高山寺(高山寺简介)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