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园(曲水园门票)
文章目录列表:
1.青浦曲水园游感
2.上海都有哪些小众景点?
3.5大古名园
4.曲水园的历史沿革
青浦曲水园游感
游曲水园有感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外出观景的好时机。正遇国庆佳节,缠着妈妈来到了曲水园。
一进曲水园,就见紫藤缭绕,松槐婆娑,山茶多姿,银杏参天,门口松梅山石盆景,古朴典雅。右月洞门上刻“俏梅劲松”,左月洞门上刻“莺歌燕舞”。
随后步入了里面的景点。“噢,“堂—和—凝”!我口中念念有词。 “错啦是“凝合堂”古代的词句应从左边念起。”妈妈在旁边纠正道。“凝合堂”为全园主景,堂皆涂以紫红色,端庄凝重。堂后为大荷花池,左侧还有建于光绪十年的花神厅。堂北,隔荷花池与一座大假山遥遥相对,池西南有“涌翠亭”,西有“喜雨桥”,并与“小濠梁”等三座水榭互成犄角,布局很妙。建国初筑就建照的大假山上,青枫古柏,蔽日遮天,山上还有“飞虹醉月”、“达佛谷”、“老人峰”。山顶有“九峰一览亭”,高四层。过去登上平台,可远眺佘山、天马山、凤凰山、小昆山等“松郡九峰”。园内的“有觉堂”,是本市仅存的两座无梁殿之一,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别具一格。曲水园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院内梅树古松,让人心醉神迷。进内是九曲长廊回环,廓外百花争艳,宜于闲步神思。园地三十亩,水体占15%。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
曲水园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与上海市内的豫园、南翔古漪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齐名,为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上海都有哪些小众景点?
免费。根据查询携程旅行显示,青浦曲水园将于2022年8月1日起实施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日6:00-17:00。公园免费,采取“预约”方式入园。上海曲水园位于上海青浦区公园路612号。
5大古名园
魔都上海自身魅力十足,身为“北上广”三大城市之一的它,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不少小伙伴对上海的景色十分的向往,他们想看看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上海滩,也想去领略一下拥有东方明珠的现代化繁华都市。在上海有着许许多多适合游客们游玩的地方,作为内地唯一一家有着迪士尼乐园的城市,每年来此游玩的游客数量都十分巨大。
可一处“隐身”在上海闹市的小众景点,这里有着独特的建筑与的秀丽的风景,对于高物价的上海来说,5元的门票价格可谓是独树一帜了。这个景点就是位于上海市青浦城厢镇公园路650号的曲水园了。这里曾经是当地城隍庙的灵苑,在建立此园之时曾经像城中的居民每户征募1文钱,所以曲水园也有别称叫做“一文园”,它不仅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更是魔都上海的四星级公园景区。
曲水园的整体建筑布局十分独特,园景的布局是以湖为中心建立的,烟波浩渺的湖水让整个曲水园都有了灵气。虽然园区占地面积并不大,但却十分能突出江南园林古典优雅的感觉。园中的200多株牡丹更是与整个曲水园融为一体,增添了几分雍容华贵。
在曲水园的西园是以建筑为主体的,不论是夕阳红半楼、得月轩还是有教堂都是在当地十分出名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建筑为曲水园增添了一些独特的韵味。而曲水园的中间部分则是以山水风光为主,这里不仅有幽静的睡莲池,还有佛谷亭、小飞来等著名的山水风光的景点。
东园则展现了幽静秀丽的自然景观特色,蜿蜒曲折的绿波廊更是碧波荡漾,让前来观赏的游客们的心情舒畅。书艺苑名副其实,在这里展示了众多名人的书法作品,在曲水园中散发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虽说曲水园只是一个小型公园,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含了众多景象的曲水园绝对担得起四星级景区公园的称号。在这里游玩可以暂别城市中调的喧闹,宁静优美的曲水园中与大上海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位身处魔都的小伙伴们来过曲水园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曲水园的历史沿革
曲水园
青浦曲水园曾称灵园,位于青浦城厢镇,当时是城隍庙的灵苑。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募捐一文钱,故有“一园”之称。嘉庆三年(公元1798)改园名为“曲水”园,取古人“曲水流觞”之意。园中有得月轩、歌熏楼,迎晖阁、岸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等建筑。曲水园以凝和堂为中心,
布置得蜿蜒起伏,十分精致,别具一格。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缠绕,古木林立,四季鲜花不断,与市内的豫园,南翔古掎园,嘉定秋霞圃,松扛醉白池并称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豫 园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典园林,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市区城隍庙的北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由明代四川布政司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其名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名“豫园”。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至万历五年(公1577年)竣工,是一座糅和丁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园林面积虽小,但布局曲折,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景致各有不同,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每一处厅堂楼阁,假山流水,都代表着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豫园共有五条浸透着精灵秀气的巨龙装饰围墙,这五条巨龙一是伏虎,二是穿龙,三,四是双龙戏珠,五是睡龙。全园40余处景观被这栩栩如生的龙墙、蜿蜒曲折的回廊以及形状各异的花草巧妙地分隔,形成一步一景、步步皆美景的特色。
除了围墙之外,豫园主要景区有以大假山而闻名的城市山林,大假山是明代遗物,由叠石名家张南阳亲自设计建造,是豫园的精华;华林秀谷,有鱼乐榭、复廊、亦航,万花楼等景点,点舂胜迹,此处的“点春堂”曾为小刀
会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文告、自铸钱币等文物;位于园东部的水石佳境,以池塘和假山取胜;园中还有玉玲珑、积石水廊、玉华堂、环龙桥等建筑。其中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江南园林的三大名石。有趣的是,在玉玲珑下面烧一柱香,上面会孔孔冒烟;从上面浇一盆水,下面又会洞洞流泉,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此外小巧玲珑的内园为豫园的园中之园,亭台楼阁,假山池塘,一应俱全。豫园大戏台更是豫园古建筑中的精晶,也是上海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戏台。游完了豫园,不能不去旁边的豫园商场(也就是老城隍庙商场),那里可是闻名全国的小吃王国。
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嘉定南翔镇,是江南名园之一。建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573年),迄今400多年历史。园内因遍植绿竹,故取《诗经》中“绿竹猗猗”之意,定名古猗园。古猗园占地约8.7万平方米,按不同景
观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等六个景区,各有不同风貌。古猗园以古迹和绿竹为特色,园内植有方竹、紫竹、大明竹、笔杆竹、风尾竹、翠竹等几十个品种,还有唐代经幢、宋代石塔等古迹。高堂秀亭,石舫水榭,竹径通幽,古树名卉,楼阁长廊,石径曲水,使‘占猗园古朴、素雅、清淡、洗练,引人探古揽胜、陶冶性情。
秋霞圃
秋霞圃是我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原是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的私人花园,后与沈氏园、金氏园和城隍庙合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秋霞圃布局精致,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环境幽雅,小巧玲珑。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园中遍植茂林修竹、奇花异树,亭台楼阁散置其间,华池曲径通幽,低栏板桥,断岩滴泉,假山奇洞,情韵兼备。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故有“城市山林”之美称,堪称明代园林佳作。
游览景点:数雨斋、三隐堂、构风岭、莺语堤、岁寒径、百五台、桃花潭、丛桂轩、延绿轩、舟刁;游轩、即山亭、凝霞阁、碧光亭、池—上草堂、醉月轩、花神殿、有物皆春等
方 塔
位于松江东南侧方塔公园内,是上海古建筑的皇冠。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94年),原名兴圣寺塔。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8.5米。全塔177风斗拱中有600%左右是宋代原物。方塔造型优美,姿态雄伟,清秀挺拔。尤其是秀丽窈窕的塔体配上宽敞别致的群檐,显示出一种端庄隽永之美,使人流连忘返。
曲水园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是县城邑庙的园林,故称灵园。当时城隍庙按习俗每年向每个居民捐募一文钱,或于地丁项下加纳制钱一文,称“文愿”,用作庙宇维修经费,故此园又有“一文园”之称。清嘉庆三年(1798年)邑侯杨东屏觞刘云房学使于园内,见其风水佳景,就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典故,将灵园易名为“曲水园”。清宣统三年(1911年),曲水园由庙园改为公园,民国16年(1927年)又更名为“青浦中山公园”,1980年恢复“曲水园”原名。
据《青浦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年(1746年)间,在邑庙之东,建有觉堂、得月轩、歌熏楼、迎晖阁,并有花径小溪,颇有景色,然规模不大,仅供香客小坐休憩。以后逐渐添建亭、台、楼、阁,并挖池植莲,叠山种树。规模不断扩大,景色日益增多。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在《灵园记》中曾较详细地描写了当时园景:“余自甲辰秉铎以来,见阖邑踊跃,输将托地应材,渐次就理浚池累石,桓以红莲,画以长堤,有亭曰‘涌翠’,矶曰‘濯锦’、梁曰‘喜雨’。由此而麓而巅,重峦复嶂,树木蓊郁。从九曲廊而上,凭高纵目,遥山蜿蜒,村霭墟烟,宛如米家画。又东为‘花神祠’。不几年而观厥成,佥曰灵哉,是宜名园。”“灵园”之名,就是在这时命定的。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青浦,清军和华尔洋枪队攻城时,曲水园毁在炮火之中。
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重建,前后经历27年,完成了曲水园原有景点的复建工程,并增建了放生池、园汀和围墙。
宣统三年(1911年),改由县公款公产管理处管辖,从此成为独立的公园。民国初年,米拜亭倾于池,花神祠易名为花神堂。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易名为中山公园。同年,整修小飞来。城内富商张景周之长子张绍联捐1200枚银元,在小飞来东顶原环碧楼旧址修建一座三层方亭,中有铁梯,可盘旋而上。初名景周亭,后易名为九峰一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十一月间,日机轰炸青浦,恍对飞来厅被毁。敌伪时重建,改厅为亭。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镜心庐一度易名为忠烈祠。同期,重建迎曦亭。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移青浦西城门上更楼至园,建于睡莲池南岸原易楼遗址,周植翠竹,命名为竹榭。
1949年5月,青浦解放,公园回到人民手中。1952年,拆除城墙,园东界、北界扩至护城河。1956年,移民国时出土的“宋故都监杜公墓碑”至园,嵌于涌翠亭壁,涌翠亭遂易名为宋碑亭。1957年,睡莲池西岸隙地划归公园。同年,植杉树于其上,成为一个新的景区。195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十年代初期,移朱家角水月庵石柱六角亭、天一孔宅石柱长方亭、朱家角王昶祠“刘梁合璧”(清代著名书法家刘墉、梁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由清代著名学者王昶编集镌刻)至园。两石亭建于东园护城河畔,“刘梁合璧”嵌于镜心庐壁,镜心庐遂又易名为藏璧庐。
1969年,园中修防空工事,放生池被拆。同年10月,花神堂东防空工事入口处建牡丹亭。
1984年,修复西园夕阳红半楼一区。1985年,修缮中园所有景点。1986年,改造东园。期间,重建清籁山房和佛谷亭。凿清泉溪,架清泉桥。增建西大门、清泉廊、写意亭、五曲廊、接景廊、五间廊、老人峰、绿波廊、豢鹤轩和儿童乐园。园前围墙北退至稻香村一线,园门移至花神堂东南面。
杉林区命名为观寿园,镜心庐、涌翠亭恢复原名。期间,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为舟居非水、迎仙阁、夕阳红半楼、有觉堂、御书楼、得月轩、坡仙阁等景点题匾。1986年冬,“整修曲水园记”碑刻就,嵌于涌翠亭壁。
1988年底,购并观寿园北防疫站两幢建筑,一作茶楼,一作办公楼。九十年代初,五曲廊被拆。同期,在牡丹亭北建碰碰车娱乐园。
2004年市政建设改造公园路北侧景观。园前围墙被拆,沿墙基建长廊一条。园门再迁至凝和堂正南面。廊前挖水渠一道,引护城河水入园。重建仪门,并在舟居非水南面增建办公房两间。
2005年至2007年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一期工程自2005年11月开始,至2006年11月结束。
二期工程自2007年5月开始,至2007年9月结束。
曲水园和曲水园门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