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乌山风景区)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乌山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乌山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乌山(第一山)属于哪里
2.乌山景点有哪些?
3.慈溪乌山区块不开发了吗
乌山(第一山)属于哪里
乌山风景区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道山,位于福州市中心南门兜西侧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海拔86。3米,总面积27。3公顷,目前乌山开放游览的风景区面积为11公顷。
乌山虽海拔仅84米,却有“第一山”之称。“第一山”之名出自《第宅园亭》。山之麓也,古“天王岭”后摹宋米芾“第一山”见石刻,三字于石而名。
乌山从唐朝至今,一直是榕城闻名的风景胜地,三山之中以乌山风景最佳,被称为三山之首。据有关史料记载,乌山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乌山名胜自东往西大致可分为乌石塔、古庙群、道山亭、石林园、石壁观音、凌霄台等六大景区及周边诸多景点。山上有殿、寺、庙、亭、台、楼、阁等名胜古迹,还有200多处摩崖题刻,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唐朝李阳冰、曾巩、宋朝赵汝愚、朱熹、李纲、蔡襄、元朝萨都刺及明朝叶向高等都留下字迹。山上林木郁郁葱葱,道路曲径通幽,寺庙环山栉比,亭榭相互交错。乌山龟背石的石质十分罕见,天下少有。石林区奇石秀拔,古榕参天并悬崖而立。风景区奇岩、林木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美不胜收。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乌山的保护和建设工作,1961年5月乌山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时期,乌山风景区许多名胜古迹及景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福州市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决定开放乌山,还山于民。鼓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并成立乌山风景区管理所,从此乌山得到有效的保护。区园林部门加强风景区的各项管理,对景区部分景点进行修复,同时拓平道路、修建护坡驳岸,种植乔灌木和大量地被植物,乌山风景区的景观面貌行到进一步的保护。
乌山作为福州市著名的风景区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其保护和开发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身的乌山风景区将以其独特的风貌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乌山景点有哪些?
乌山,位于诏安、云霄、常山三县(区)交界处。因山外表呈乌黑色,故名。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险要。地势呈南北走向,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0公里,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地质为燕山期间露出地表的晶润花岗岩、流纹岩构成。主植被为松和杂木,覆盖率50%。漳州大乌山景区位于云霄、诏安、常山等三县区的交界处,其中位于常山开发区的乌山天池景区,属于核心区。2014年,市里在常山开发区挂牌成立乌山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协调两县一区的工作。据悉,按照漳州市委提出的“统一谋划、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招商、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要求,大乌山景区正在打造成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使之成为海西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目的地。
慈溪乌山区块不开发了吗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驰名远播。
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从山东南麓拾级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冲天台”。相传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携青田白鹤在此地冲天飞逸,后人建“放鹤亭”。亭子后崖石上镌有“古放鹤亭”4字,台侧亦有程师孟篆书“冲天台”,道劲有力。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崖顶凌空飞越一天然条岩,称天台桥。此桥险绝,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顺台阶又行数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杰出诗人萨都剌曾咏有“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苍崖之上。过天章台奋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顶有霹雷岩,此石长达9米,中分两半,微露一隙,据史载,唐嗣圣年间,有一高僧手持《华严经》在此诵读,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为室,高僧遂宴坐其间”。霹雷岩由此得名。
霹雷岩左面石岗上矗有一座长方形亭子。离亭约200步,一块崖石上镌刻着“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鹏举。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闽,闽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当时身为指挥金事的黎公亲率将士,在马尾至闽安镇一线与敌寇浴血作战,杀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复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纪念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清冷”是静肃之意,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可是他华而不实,时常摆宴于此,到任数月,即身败名裂,亭台亦随之记废。
由清冷台踏上数十层石阶至先薯亭。该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陈振龙侨居菲律宾。菲律宾曾为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种美洲印第安人发现的番薯。陈振龙为躲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检查,将番薯枝条系于船底,带回大陆后,又在福州南台纱帽池辟地种植,当年即获丰收,后又经金学曾推广。金著有《金薯传习录》。
从先薯亭北出即至“观音岩”,传说晚唐时岩壁遭雷火袭击,壁上显出隐隐约约的观音形象。岩畔有朱子楷书”福”字,长三四米,堪与鼓山“寿”字相匹。
乌石山最高点为凌霄台,蔡襄曾写有《凌霄台诗》,其中:“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传为绝唱。
乌石山除36奇景之外,还有摩崖石刻200多处,最著名的首推华严岩侧的唐朝李阳冰《般若台铭》。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书法界称为“大小李”。《般若台铭》与浙江处州《新驿记》、绍云的《城隍记》、丽水的《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此外程师孟、陈襄、赵汝愚、梁克家、叶向高等在乌山也皆有题刻。
做为道教名山,乌石山历代建造的道观祠堂亦有不少。如纪念理学大师朱熹的“朱子祠”,纪念我省9位名学者杨时、游酢、胡安国、罗从周、蔡文才、蔡沈、黄干、真德秀的“九贤祠”;纪念明代抗侯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
乌石山南麓灵鸳庵左,有南宋遗民游汶居所。游汶曾得罪奸相贾似道罢官,元初不仕,并自题其居曰“遗民浮宅”。他平素穿一布袍,自书其背日“遗民破袖”,其气节可与郑所南同誉。山之东北麓有“第一山”,邑人建“第一山房”。屋旁鳞次台,登其巅可望城中屋宇鳞次。石山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宋朝状元黄朴曾居此并刻诗一首于石:“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七百年。若使儿孙能守分,免教沧海变桑田”。革命前辈邓拓也曾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为“邓拓纪念馆”,古老的乌山,也为此而生色。
在南门西侧的市政府旁边,又名道山,与于山相峙,海拔84米。这里林木参天,风景幽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乌鸦,故名乌山。
乌山于唐代时就已是游览胜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堪称一绝。
乌塔位于乌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年间 所建的“净光塔”。塔为八角七层,通高35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经过修缮后,塔可登临。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作的《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风土民俗。
开发。区块包括城南区域和乌山区域,共300公顷。城南区域东起新城大道、南至南三环路、西至杨梅大道、北至前应路。乌山区域东起乌山路、南至前应路、西至浒山江、北至南二环路;打造慈溪南部门户、城市新景、乐居佳地与理想之城。“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发乌山南路以东区块一、二期工程,翔龙路西段南侧一、二期工程,城南公园的建设,乌山慈兴地块建设工程;2022年。乌山公园作为二期建设项目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项目作为乌山板块的开发主体,目前,我局已按建设流程,启动该项目一期的前期工作,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完成乌山四周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等情况调查,主要为乌山北侧,收储厂房、办公楼、停车场及村民住宅,总拆迁费用约6.5亿。
关于乌山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