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地坛史铁生)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地坛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文章目录列表:

1.北京地坛有什么建造历史?
2.地坛有哪些交通方式
3.地坛是什么意思
4.北京地坛公园在哪?

地坛(地坛史铁生)

北京地坛有什么建造历史?

地坛又称方泽坛,坐落在北京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

地坛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也是我国历史上连续祭祀时间最长的一座地坛,明清两代先后有15位皇帝在此祭地长达381年。

地坛始建于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明朝前期祭地与祭天是合并在天坛内举行的,直至1530年订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后,才另建祭地之坛,当时称作方泽坛,1534年改名为地坛。

地坛内庄严肃穆、古朴幽雅,是我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地坛有哪些交通方式

“地坛”是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扩展资料:

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地坛是什么意思

地坛交通指南:南门:公交13、116、62、44、800、606、684、特2路;地铁2号线雍和宫或安定门站;西门:公交104、108、124、27、104快、358、119、407、328、803、18、758、850、113、858、644、643、430路;东门:公交125、117路;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

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蜡像馆设在斋宫内。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坛公园占地面积37.4公顷年游人量五六百万人次,是一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闻名遐尔的皇家坛庙园林。公园的前身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西门牌楼高大雄伟壮观,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修建的,建设规模居北京市牌楼之最。绿色的琉璃瓦面,绘以单凤图,双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方泽坛也称拜台,是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主建筑,占地面积为一万七千六百八十九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这样宏伟宽敞祭地之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够思设计的近年来新增月季园、牡丹园、集芳圃等新的园林景点。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名识的月季园是一个集展览、观、赏、科普于一体的月季花园,内有月季节性300余种幽雅别致的牡丹园中喷水池、石拱桥、亭廊、水榭相接,芳集圃则是别具特色的园中园。园内还有城市高尔夫球场、儿童游乐场、门球场等数十项游乐项目。

北京地坛公园在哪?

地坛的意思是皇帝祭地的坛。

祭祀场所是祭祀时礼仪舞蹈举行场所。今存之地坛在北京安定门外,与北京天坛遥遥相对。地坛也被称为方泽坛,是因为在坛的四周有一条泽渠,这条泽渠是根据《周礼》书中所载:“夏至日祭地于泽中方丘”修建的方形泽渠而得名。

北京之地坛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内面积有六百四十亩。建有方泽坛、皇只室、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宰牲亭、斋宫、神马殿等。地坛位于坛庙南北中轴线上,为正方形,分为两层,每层高六尺,四面均有台阶。

主要建筑

1、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四周有方形泽渠。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

2、皇祇室: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清两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

3、斋宫:皇帝祭祀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主体建筑坐西面东,由西、南、北三殿组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坛

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坐落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_”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朴实端庄,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_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1、斋宫

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主体建筑坐西面东,由西、南、北三殿组成,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    

2、神马殿

神马殿,始建于1530年,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顶。通面阔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7.5米。外有_墙。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    

3、养生园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它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

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药王孙思邈雕像,脾土区。

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华,不仅是弘扬中医文化的窗口,更是让市民了解中医,享受中医的良好场所。

百度百科-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公元概况

关于地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gehaha.com/gonglue/64594.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